【法規名稱】
。♬簡讀版
【發布日期】106.06.28【發布機關】文化部
1‧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三十日教育部(86)台參字第86043169號令訂定發布全文8條(名稱:公有古物複製品管理辦法)
2‧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壹字第0942131018-5號令修正發布名稱及全文8條;並自發布日施行【原條文】
3‧ 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六月二十八日文化部文授資局綜字第10630065301號令修正發布全文9條;並自發布日施行
﹝1﹞ 本辦法依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七十一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
﹝1﹞ 古物之複製,指依古物原件予以原材質、原貌再製作者。
﹝2﹞ 古物之再複製,指非依古物原件而對古物複製品再予以重複製作者。
﹝1﹞ 公立文物保管機關(構),得就保管之公有古物,具名複製或監製。
﹝2﹞ 公有古物複製品之再複製,經原保管機關(構)邀請學者專家審查並監製者,得准許個人、團體或機關(構)為之。
﹝1﹞ 國寶或重要古物之複製及再複製,應由原保管機關(構)提出複製及再複製計畫,並於每年年底彙整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2﹞ 前項計畫,其內容包括目的、時間、數量、國寶或重要古物原件保存狀況、複製方法、材料及技術;並應參考與國寶或重要古物原件相關之年代、作者、藝術創作風格、保存資訊及研究紀錄等資料。
﹝1﹞ 公有古物之複製或再複製,應標明為複製品或再複製品,並標示其複製或再複製時間、監製機關(構)及製作者、數量序號之字樣或記號。
﹝1﹞ 公有古物之複製及再複製,其形狀失真或品質低劣者,原保管機關(構)應停止複製及再複製,並監督已完成之不良複製品及再複製品予以銷毀。
﹝1﹞ 公有古物複製時,毀損國寶、重要古物及一般古物者,依本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第四款規定辦理。
﹝1﹞ 公有古物再複製未經原保管機關(構)核准者,依本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項第六款規定辦理。
﹝1﹞ 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回頁首〉〉
:::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發布條文:::
﹝1﹞ 本辦法依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本法)第六十九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
﹝1﹞ 古物之複製,指依古物原件予以原尺寸、原材質、原色、原貌再製作者。
﹝2﹞ 古物之再複製,指非依古物原件而對古物複製品再予以重複製作者。
﹝1﹞ 公立古物保管機關(構),得就保管之公有古物,具名複製或監製。
﹝2﹞ 公有古物複製品之再複製,經原保管機關(構)邀請學者專家審查並監製者,得准許個人、團體或機關(構)為之。
﹝3﹞ 國寶或重要古物之複製及再複製,應由原保管機關(構)提出複製及再複製計畫,並於每年年底彙整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4﹞ 前項計畫,其內容包含目的、時間、數量、古物原件保存狀況、複製方法、材料及技術;並應參考與古物原件相關之年代、作者、藝術創作風格、保存資訊及研究紀錄等資料。
﹝1﹞ 公有古物之複製,應標明為複製品或再複製品,並標明其複製時間及監製機關(構)之字樣。
﹝1﹞ 公有古物之複製及再複製,其形狀失真或品質低劣者,原保管機關(構)應停止複製及再複製,並監督已完成之不良複製品及再複製品予以銷毀。
﹝1﹞ 公有古物複製時,毀損國寶或重要古物者,依本法第九十四條第一項第四款規定辦理。
﹝1﹞ 公有古物再複製未經原保管機關(構)核准者,依本法第九十七條第一項第六款規定辦理。
﹝1﹞ 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公有古物複製及監製管理辦法
【發布日期】106.06.28【發布機關】文化部【法規沿革】
【法規內容】
第1條
第2條
第3條
第4條
第5條
第6條
第7條
第8條
第9條
回頁首〉〉
:::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發布條文:::
【法規內容】
第1條
第2條
第3條
第4條
第5條
第6條
第7條
第8條
回頁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