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名稱】。♬簡讀版
【修正日期】民國112年5月30日
【公布日期】民國112年6月28日
1‧ 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六月十六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000055601號令制定公布全文22條;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中華民國一百十一年一月七日行政院院臺科字第1100041945號令發布定自一百十一年一月二十日施行
中華民國一百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110182320號公告第2條第1項、第5條、第9條、第10條、第11條、第12條、第13條第2項、第3項、第14條、第15條第2項、第3項、第16條、第20條所列屬「科技部」之權責事項,自一百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起改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管轄管轄
2‧ 中華民國一百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200054151號令修正公布第2、22條條文;增訂第18-1、18-2條條文;並自公布日施行
第二章 太空發展之基本原則 §6
第三章 太空活動及太空產業 §10
第四章 太空事故之處理 §15
第五章 罰則 §18-1
第六章 附則 §22
﹝1﹞ 為促進我國太空活動及太空產業之發展,提高國民生活福祉,協助人類社會之永續和平發展,特制定本法。
﹝1﹞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太空活動:指運用發射載具或太空載具進行太空探索、對地觀測、建 構通訊傳播網路、開發或利用太空及其他天體之資源等行為。
二、發射載具:指為進行太空活動,發射太空載具或儀器設備之火箭或航 空器。
三、太空載具:指人造衛星、無人或載人之太空航行器及其酬載。
四、太空產業:指包含太空載具發射、太空科學研究、太空相關(與地面 接收)設備製造、衛星應用服務(含營運)及透過太空活動所衍生之 新型態服務產業等領域。
五、太空事故:指發射載具之發射過程中或太空載具運行過程中,所發生 之故障、墜毀、碰撞或爆炸等事故。
六、發射場域:指專用於發射載具之發射場所。
﹝1﹞ 為執行國家太空政策及計畫,協助推動太空發展相關事項,政府應以專責法人辦理相關業務。
﹝1﹞ 主管機關掌理下列事項:
一、國家太空發展基本政策之擬定。
二、國家太空計畫之規劃、訂定及宣導。
三、國家發射場域之設置。
四、發射載具及太空載具之登錄。
五、發射載具之發射許可。
六、國際交流合作計畫之訂定。
七、國際太空法制之研究。
八、其他有關太空發展之統籌協調事項。
﹝2﹞ 前項第四款至第七款事項,主管機關得委託法人、團體或機構辦理。
回索引〉〉
﹝1﹞ 太空發展應尊重國際公約及相關規範。
﹝1﹞ 太空發展應以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為原則,確保國內、國際及太空之環境安全,減少對環境之不利影響。
﹝2﹞ 從事太空活動,應依國內環境保護法規辦理。
﹝1﹞ 太空發展在符合國家安全及利益原則下,得公開相關資訊。
﹝1﹞ 主管機關應透過教育宣導,促進太空科學普及、增進國民對我國太空政策之瞭解,並培育太空人才。
回索引〉〉
﹝1﹞ 太空活動所運用之發射載具或太空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向主管機關辦理登錄:
一、由政府補助、委託、出資或公立研究機關(構)依法編列預算所研發。
二、預定於我國境內發射。
三、其他經主管機關規定應辦理登錄之情形。
﹝2﹞ 前項登錄案件,主管機關應於受理案件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登錄,並以書面通知申請人;必要時得延長二個月。
﹝3﹞ 第一項發射載具或太空載具之登錄、追蹤、管理、返回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1﹞ 發射載具於我國境內發射,應於國家發射場域實施發射作業,並應依前條規定辦理登錄後,或同時檢附辦理登錄之資料,於預定發射日六個月前,向主管機關提交發射計畫申請許可,經許可後始得實施。
﹝2﹞ 申請前項發射許可時,應提出下列文件或資料:
一、操作發射載具之人員專長或經歷。
二、符合發射計畫之責任保險或財務保證。
三、針對發射載具運行對維護公共安全之必要措施。
四、其他經主管機關規定應提出之文件。
﹝3﹞ 第一項申請許可案件,主管機關應於受理案件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審查,並將審查結果以書面通知申請人;必要時得延長二個月。
﹝4﹞ 第一項及第二項申請許可之程序、期限、應檢附之文件或資料、審查程序與基準、廢止許可之事由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會商相關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5﹞ 發射載具之技術規範,由主管機關參考國際標準公告之。
﹝1﹞ 主管機關為推動太空活動,提供適合及安全之發射場所,應設置國家發射場域。
﹝2﹞ 前項發射場域,主管機關得委託第四條專責法人營運及管理之。
﹝3﹞ 主管機關設置發射場域時,應視場域使用及人為活動限制程度,予以補償及回饋。
﹝4﹞ 前三項發射場域土地之選址、取得、設置條件與程序、營運、管理與補償及回饋等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5﹞ 前項發射場域涉及原住民族土地及權利者,由主管機關會同原住民族委員會依原住民族基本法辦理。
﹝1﹞ 我國個人、法人或團體運用太空載具獲取之地球、太空及其他天體之資訊,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歸屬我國個人、法人或團體所有。
﹝2﹞ 前項資訊或外國個人、法人或團體在我國境內運用太空載具獲取之地球、太空及其他天體之資訊,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得令其將資訊提供政府或授權他人使用,並給予適當之補償:
一、增進國家重大利益。
二、涉及國家安全。
三、對公共安全有重大影響。
﹝3﹞ 前項給予補償之程序、金額及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1﹞ 為促進我國太空產業之健全發展,主管機關應會同經濟部及其他有關機關,推動下列事項:
一、鼓勵民間投資太空事業。
二、推動高附加價值之太空技術產業應用及必要之獎勵措施。
三、協助關聯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
四、培育太空產業發展人才。
五、輔導育成太空新創事業。
六、火箭發射後掉落物之防護與處理。
七、有關結合在地資源與人才,發展地方產業鏈,營造在地產業生活圈, 及其他促進太空產業發展之事項。
回索引〉〉
﹝1﹞ 發射載具或太空載具之所有人或使用人,因故意或過失發生太空事故致人死傷,或毀損他人財物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2﹞ 太空活動涉及太空事故者,主管機關得令發射載具或太空載具之所有人或使用人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令其中止計畫或廢止其發射許可。
﹝3﹞ 前項限期改善之期限、中止計畫之事由、廢止許可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1﹞ 發射載具或太空載具之所有人及使用人,應於發射許可期間提供適當之責任保險或財務保證,並經主管機關核定,始得實施發射。
﹝2﹞ 前項責任保險之保險人、發射載具或太空載具之所有人及使用人、財務保證之保證人,在保險或保證期間內,有停止、終止或變更其責任保險或財務保證之事由或內容者,應於六十日前以書面通知其他契約當事人。發射載具或太空載具之所有人及使用人應於通知其他契約當事人或收受通知之次日起三日內通知主管機關;未通知者,主管機關得依第十一條第三項所定辦法之規定廢止發射許可。
﹝1﹞ 發射載具或太空載具之所有人或使用人,因太空事故發生損害賠償責任時,其最高限額為新臺幣五十億元,並得依前條責任保險或財務保證所取得之金額填補所造成之損失。
﹝2﹞ 前項賠償限額,不包括利息及訴訟費用在內。
﹝3﹞ 太空事故致生之損害,損害賠償請求權人如能證明係由發射載具或太空載具之所有人或使用人之故意或重大過失所致者,不受第一項賠償責任最高限額之限制。
﹝1﹞ 太空事故之調查,由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辦理。
回索引〉〉
﹝1﹞ 以竊取、毀壞或其他非法方法危害國家發射場域、國家太空中心之衛星任務操作中心或其設備之功能正常運作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2﹞ 意圖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而犯前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
﹝3﹞ 前二項情形致釀成災害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八千萬元以下罰金。
﹝4﹞ 第一項及第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1﹞ 對國家發射場域、國家太空中心之衛星任務操作中心或其設備之核心資通系統,以下列方法之一,危害其功能正常運作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一、無故輸入其帳號密碼、破解使用電腦之保護措施或利用電腦系統之漏洞,而入侵其電腦或相關設備。
二、無故以電腦程式或其他電磁方式干擾其電腦或相關設備。
三、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其電腦或相關設備之電磁紀錄。
﹝2﹞ 製作專供犯前項之罪之電腦程式,而供自己或他人犯前項之罪者,亦同。
﹝3﹞ 意圖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而犯前二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
﹝4﹞ 前三項情形致釀成災害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八千萬元以下罰金。
﹝5﹞ 第一項至第三項之未遂犯罰之。
﹝1﹞ 違反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未經許可於我國境內發射發射載具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1﹞ 違反第十三條第二項規定,未將資訊提供政府或授權他人使用,經主管機關令其限期履行,屆期仍未履行者,處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
﹝1﹞ 違反第十條第一項規定,未辦理登錄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
回索引〉〉
﹝1﹞ 本法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2﹞ 本法修正條文自公布日施行。
回頁首〉〉
【編註】 本檔提供學習與參考為原則;如需正式引用請以官方公告版為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告知,謝謝!
太空發展法
【修正日期】民國112年5月30日
【公布日期】民國112年6月28日
【法規沿革】
中華民國一百十一年一月七日行政院院臺科字第1100041945號令發布定自一百十一年一月二十日施行
中華民國一百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110182320號公告第2條第1項、第5條、第9條、第10條、第11條、第12條、第13條第2項、第3項、第14條、第15條第2項、第3項、第16條、第20條所列屬「科技部」之權責事項,自一百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起改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管轄管轄
【章節索引】
第一章 總則 §1第二章 太空發展之基本原則 §6
第三章 太空活動及太空產業 §10
第四章 太空事故之處理 §15
第五章 罰則 §18-1
第六章 附則 §22
【法規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
第2條
--112年6月28日修正前條文--
第3條
一、太空活動:指運用發射載具或太空載具進行太空探索、對地觀測、建 構通訊傳播網路、開發或利用太空及其他天體之資源等行為。
二、發射載具:指為進行太空活動,發射太空載具或儀器設備之火箭或航 空器。
三、太空載具:指人造衛星、無人或載人之太空航行器及其酬載。
四、太空產業:指包含太空載具發射、太空科學研究、太空相關(與地面 接收)設備製造、衛星應用服務(含營運)及透過太空活動所衍生之 新型態服務產業等領域。
五、太空事故:指發射載具之發射過程中或太空載具運行過程中,所發生 之故障、墜毀、碰撞或爆炸等事故。
六、發射場域:指專用於發射載具之發射場所。
第4條
第5條
一、國家太空發展基本政策之擬定。
二、國家太空計畫之規劃、訂定及宣導。
三、國家發射場域之設置。
四、發射載具及太空載具之登錄。
五、發射載具之發射許可。
六、國際交流合作計畫之訂定。
七、國際太空法制之研究。
八、其他有關太空發展之統籌協調事項。
回索引〉〉
第二章 太空發展之基本原則
第6條
第7條
第8條
第9條
回索引〉〉
第三章 太空活動及太空產業
第10條 【相關罰則】第1項~§21
一、由政府補助、委託、出資或公立研究機關(構)依法編列預算所研發。
二、預定於我國境內發射。
三、其他經主管機關規定應辦理登錄之情形。
第11條 【相關罰則】第1項~§19
一、操作發射載具之人員專長或經歷。
二、符合發射計畫之責任保險或財務保證。
三、針對發射載具運行對維護公共安全之必要措施。
四、其他經主管機關規定應提出之文件。
第12條
第13條 【相關罰則】第2項~§20
一、增進國家重大利益。
二、涉及國家安全。
三、對公共安全有重大影響。
第14條
一、鼓勵民間投資太空事業。
二、推動高附加價值之太空技術產業應用及必要之獎勵措施。
三、協助關聯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
四、培育太空產業發展人才。
五、輔導育成太空新創事業。
六、火箭發射後掉落物之防護與處理。
七、有關結合在地資源與人才,發展地方產業鏈,營造在地產業生活圈, 及其他促進太空產業發展之事項。
回索引〉〉
第四章 太空事故之處理
第15條
第16條
第17條
第18條
回索引〉〉
第五章 罰則
第18條之1
第18條之2
一、無故輸入其帳號密碼、破解使用電腦之保護措施或利用電腦系統之漏洞,而入侵其電腦或相關設備。
二、無故以電腦程式或其他電磁方式干擾其電腦或相關設備。
三、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其電腦或相關設備之電磁紀錄。
第19條
第20條
第21條
回索引〉〉
第六章 附則
第22條
--112年6月28日修正前條文--
回頁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