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整站
搜尋本頁
【法規名稱】 。♬簡讀版


各級稽徵機關處理違章漏稅及檢舉案件作業要點

【發布日期】99.10.22【發布機關】財政部

【法規沿革】
1‧中華民國五十八年一月十八日財政部(58)台財稅發字第598號令訂定發布
2‧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財政部(71)台財稅字第39108號函發布修正
3‧中華民國八十年八月十六日財政部(80)台財稅字第801250858號令發布修正
4‧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財政部(81)台財稅字第811684678號函發布修正
5‧中華民國九十年二月二十六日財政部(90)台財稅字第0900450462號函修正發布全文47點
6‧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財政部台財稅字第09904119650號函修正發布全文47點

【章節索引】
壹、總則 §1
貳、受理、稽查 §12
參、審理 §23
肆、審議及裁罰 §29
伍、行政救濟 §38
陸、執行劃解及違章證物處理 §41
柒、附則 §46

【法規內容】

壹、總則

第1點


  財政部為使各級稽徵機關處理違章漏稅及檢舉案件一致起見,特訂定本要點。

第2點


  本要點除關稅外,對中央暨地方各項稅捐之違章漏稅及檢舉案件,均適用之。

第3點


  違章漏稅及檢舉案件依下列程序處理之:
  (一)受理
  (二)稽查
  (三)審理
  (四)審議及裁罰
  (五)行政救濟
  (六)罰鍰執行
  (七)罰鍰劃解
  (八)違章證物處理

第4點


  違章漏稅及檢舉案件處理時限如下:
  (一)受理:一天。
  (二)稽查:受理後二個月內查報完竣。但遇有下列情事時得簽報單位主管核准展延之,每次展延最長為二個月:
  1.蒐集資料費時者。
  2.會同其他機關調查者。
  3.重大案件籌設專案小組辦理者。
  4.其他原因費時者。
  (三)審理:
  1.簡易及行為罰案件,應於分案後十日內審結。
  2.一般案件,應於分案後兩個月內審結。
  3.案情複雜牽涉較廣案件,得專案簽報本機關首長核准,指派高階人員成立專案小組審理,於分案後四個月內審結。
  4.前三目所定時限,如因該案事證尚欠明確,須繼續查證或囑託他機關調查者,得扣除查證、調查期間計算;如特殊原因未能依限審結時,應簽報單位主管核准展期。
  (四)審議及裁罰:
  1.審理單位對於應提裁罰審議小組審議之案件,應於審結後十四日內提請審議。
  2.審理單位應於裁處書稿(代審查報告)核定或裁罰審議小組決議送請核定後十日內製作裁處書移業務單位。
  3.業務單位接到裁處書後,應於一個月內填寫稅額繳款書及(或)罰鍰繳款書,並連同核定稅額通知書、裁處書送達受處分人。
  (五)行政救濟:依行政救濟有關時限之規定辦理。
  (六)罰鍰執行:罰鍰經處分確定後,即由稽徵機關之配合執行單位移請執行機關辦理。
  (七)罰鍰劃解:於收到罰鍰繳款書報核聯後,編製財務罰鍰處理月報表,分別劃解。
  (八)違章證物處理:
  1.違章證物除有附卷存檔之必要或國稅、地方稅稽徵機關受理之案件互有牽連,應互相移送者外,應於裁處確定後十日內限期通知受處分人具領,逾六個月不領或受處分人應為送達之處所不明,經公示送達後六個月仍不具領者,稽徵機關不負保管責任。但涉及刑責案件,應俟結案後為之。
  2.檢舉人提供之違章證物,於結案後,應以密件存檔,並依檔案法機關檔案保存年限及銷毀辦法保存及銷毀。如尚未銷毀者,檢舉人索回,應予准許。

第5點


  各級稽徵機關對於違章漏稅及檢舉案件之處理,應分設稽查及審理單位分別辦理。

第6點


  稽查或審理違章漏稅及檢舉案件,為調查事實及證據之必要,得以書面通知受稽查人,攜帶有關帳據限期到達辦公處所,以供查核並備詢,通知書記載訊問目的、時間、地點、得否委託他人到場及不到場所生之效果;逾期無正當理由拒不應詢或提供帳據者,得逕依查得資料依法核辦。

第7點


  稽查或審理單位如發現非屬於本機關轄區之違章漏稅及檢舉案件,應即移送該管稽徵機關處理,並副知檢舉人或原移送機關。

第8點


  凡經稽查或審理認為無違章漏稅等情事之案件,應將審理結果、理由及法律依據通知檢舉人或原移送機關,敘明「如有新事證,應於文到十日內提出,逾期即行結案」。
  前項通知檢舉人之函文或電子郵件,如因「查無此人」「地址欠詳」「查無此址」「招領逾期」等非可歸責於稽徵機關之事由而無法送達者,得將遭退回函文或電子郵件附卷存檔,免再通知檢舉人。

第9點


  承辦違章漏稅及檢舉案件人員,對檢舉人姓名及檢舉事項,應嚴守秘密,違者應予嚴處。如認其有涉及刑事者,並應移送司法機關依法偵辦。但檢舉事證未涉及檢舉人基本資料者,如因調查需要,經檢舉人同意後,仍得提示與被檢舉人查對或認證。

第10點


  稽查或審理違章漏稅案件,應注意人、時、地、事等要件,慎重查核,公正判斷,對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事項應一律注意。簽擬意見及適用法令均應具體明確,不得推測臆斷。稽查、審理人員或審議委員如有行政程序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之情事者,應自行簽請迴避。

第11點


  受理之案件,如國稅、地方稅互有牽連,應於收案後影印有關文件相互移送核辦或採會審方式進行,由收案單位負責主辦,以後違章事項有變更時亦同,並得自訂連繫作業規定。


回索引〉〉

貳、受理、稽查

第12點


  受理違章漏稅及檢舉案件,應設置專簿登記或登錄電腦列管。

第13點


  檢舉人向稽徵機關檢舉案件時,稽徵機關應注意查明下列事項,如有欠缺者,應通知檢舉人於文到十日內限期補正或提供新事證,逾期未提供者,即行簽報不予受理:
  (一)檢舉人姓名及住址。
  (二)被檢舉者之姓名及地址,如係公司或商號,其名稱、負責人姓名及營業地址。
  (三)所檢舉違章漏稅之事實及可供偵查之具體事證。
  稽徵機關受理檢舉人至辦公處所以言詞檢舉之案件,應將檢舉之事實作成筆錄,經向檢舉人朗讀或使閱覽,確認其內容無誤後由其簽名或蓋章。
  稽徵機關對其他查緝機關移送有關檢舉違章漏稅案件準用前二項規定。

第14點


  檢舉違章漏稅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得不予處理。
  (一)匿名或未具真實姓名、地址或經查明身分不實者。但已提供具體事證者,仍應予以調查。
  (二)同一檢舉事由,經適當處理,並已明確答覆後,仍一再檢舉者。
  (三)非主管檢舉之稽徵機關,接獲檢舉人以同一檢舉事由分向各機關檢舉者。

第15點


  受理之違章漏稅及檢舉案件附有違章證物者,應詳細清點、編號,並加蓋受理單位之騎縫章,如有不符者,應即通知檢舉人或移案機關補正。

第16點


  檢舉書應詳予查核其是否具備第十三點所規定之事實,如有下列情形之一,應通知檢舉人限期補正或提供新事證,逾期不提供者,或認無調查必要者,得免議存查,並將決定及理由告知檢舉人:
  (一)經調查不實者。
  (二)依據網路、報章雜誌、政府公報、廣播電視或其他一般民眾皆可取得之各項公開資訊提出檢舉者。
  (三)檢舉事由經稽徵機關或其他機關調查審理中或經他人檢舉在先者。

第17點


  稽查人員執行任務前,應蒐集有關資料,分析研究實地稽查時可能發生之情況及處理方法,必要時並得訪問或約請檢舉人說明詳情,再行著手稽查。

第18點


  稽查人員執行任務,應出示稅務稽查證或指定任務之證明文件,必要時得命受稽查人提出國民身分證或其他證明文件,於受稽查人營業場所及營業時間內為之。但依稅捐違章性質必須在營業時間外稽查,或徵得受稽查人之同意,或已在營業時間內開始稽查,而必須繼續至營業時間外者,不在此限。
  對逃漏所得稅、營業稅、貨物稅、菸酒稅、遺產稅及贈與稅涉有犯罪嫌疑之案件,得依法向當地司法機關聲請搜索票,會同管區警察或自治人員進入藏置帳簿、文件或證物之處所實施搜查,並由稽徵機關派高級人員監督進行,必要時,得洽請檢察官蒞場執行。

第19點


  搜索、扣押之帳簿文件或證物,應攜回該管稽徵機關依法處理,並將搜索票繳回司法機關。有關搜索扣押事項,除依稅捐稽徵法貨物稅條例規定外,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

第20點


  稽查人員查獲有關違章漏稅之帳簿憑證及其他有關資料,應由稽查人員填列清冊三份(無協助查緝機關者二份),以一份交由受稽查人收執,一份交協助查緝機關(無協助查緝機關者免),一份攜回於二十四小時內簽報處理。
  依前項規定作成之違章證物清冊,應由稽查人員、會辦人員及受稽查人簽章,並將該文件或證物予以密封攜回另行清理。清理時,應會同原密封人員、受稽查人或其合法之代理人辦理啟封手續,並作成啟封筆錄。
  前項情形受稽查人拒不簽章者,由稽查人員及會辦人員逕予簽章,並書明受稽查人拒不簽章之事實,其無會辦人員,得邀請警察或自治人員到場證明。啟封時受稽查人拒不到場辦理手續者,得由稽徵機關辦理啟封清理,並派高級人員監視。

第21點


  違章案件經稽查發現事實具體明確後,應取具受稽查人或其合法代理人之承諾或作成談話筆錄,並敘明查獲經過、違章事實、違反及適用法條,連同違章證物、啟封筆錄及違章證物清冊、涉嫌違反法條,簽移違章案件審理單位辦理,經查並無違章事實者,亦應於限期內將稽查情形簽報。

第22點


  查獲違章案件,如涉嫌違章人拒不承認,亦不於談話筆錄簽章時,稽查人員應將具體事實,詳為紀錄(會查案件由會查人員證明),簽移審理單位辦理。


回索引〉〉

參、審理

第23點


  違章漏稅案件之審理,由審理單位辦理。

第24點


  違章漏稅案件於登記掛號後,應即交由登記人員按收文先後順序編號,登入違章漏稅案件處理登記簿。
  前項違章漏稅案件之派案、核定、補稅、裁罰及移送開徵等程序應登錄電腦列管。

第25點


  違章人對於其所提供之文件或稽查人員查獲之帳證及有關之談話筆錄,得以書面敘明理由。申請閱覽、抄寫、複印或攝影。其閱覽、抄寫、複印或攝影時,審理單位應派員監視行之。

第26點


  違章漏稅案件之審理,以收案日期、違章案號及審理人員排定順序輪分派查為原則,但為應實際需要,得視案件之繁簡或審理人員之專長,分稅設組順序輪派。
  前項派查應列印派查單、派查案件明細表,併同違章案件及證物交由審理人員簽收辦理。

第27點


  因事證尚欠明確,無法確定是否違章,而有繼續調查必要之案件,應由審理人員敘明尚待查明之事項,移由稽查單位查明。

第28點


  違章漏稅案件審理完竣後,審理人員應將查獲經過、違章事實、違反及適用法條、所漏稅額及處理意見,填具裁處書稿(代審查報告),層轉審核。各級審核人員對審理人員所簽違章事證、所引法條、計算方法及處理意見,應詳加審核,並簽註意見送核。


回索引〉〉

肆、審議及裁罰

第29點


  各稽徵機關得設置裁罰審議小組,審議各項稅捐應處罰鍰案件。
  裁罰審議小組至少由五人組成,其中一人為主任委員,由各機關首長或副首長兼任。其餘委員由機關首長就本機關內與業務相關之人員遴選充任。
  合於免罰標準及簡易、明確違章案件得不提審議小組審議。
  前項簡易、明確標準由各稽徵機關自行訂定。

第30點


  稽徵機關對於應處罰鍰案件,應依據稅務違章案件減免處罰標準或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規定裁罰。

第31點


  非屬本轄之應處罰鍰案件,應退回審理單位迅移管轄稽徵機關辦理。

第32點


  裁罰審議小組對提請審議之案件應依序輪派委員審查,主審委員如係原稽查人員者,應予迴避,依序改分。

第33點


  主審委員對主審案件須詳閱案卷,研析事實及應行適用法條,除有繼續調查必要,應敘明尚待查明之事項,退回審理單位處理外,即應簽具意見,提請裁罰審議小組議決。

第34點


  審理單位審理完竣後製作裁處書稿(代審查報告)載明受處分人姓名、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或商號名稱、統一編號、負責人姓名、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有關之住(地)址、違章事實、查獲經過、違反及適用法條、核定稅額、罰鍰金額或倍數暨不服本處分之救濟方法、期間及其受理機關,加註審查意見,連同相關證據陳核,並於裁處書稿(代審查報告)核定或裁罰審議小組決議後將裁處書移送業務單位送達受處分人。裁處書副本應抄送會查機關或移案機關及有關單位。

第35點


  業務單位接到裁處書後,應於一個月內填寫稅額繳款書及(或)罰鍰繳款書,連同裁處書送達受處分人。

第36點


  違章漏稅案件經裁處後,審理單位登記人員應於收到裁處書副本三日內,將處分內容記入違章漏稅案件處理登記簿或登錄電腦。

第37點


  違章漏稅案件經核定、議決或行政救濟確定不罰者,審理單位應通知原查單位或移案機關,如屬檢舉案件並由原查單位或移案機關通知檢舉人。


回索引〉〉

伍、行政救濟

第38點


  違章漏稅案件之復查,不得由原審理人員辦理。

第39點


  違章漏稅案件經納稅義務人申請復查,應於管制系統註記申請復查日期。

第40點


  違章漏稅案件行政救濟程序終結後,受理復查單位應將決定書或判決書影本送業務單位。


回索引〉〉

陸、執行劃解及違章證物處理

第41點


  違章漏稅案件罰鍰金額確定後,如受處分人未依限繳納時,由業務單位將裁處書、決定書或判決書影本連同送達回證移送配合執行單位移送執行機關強制執行。

第42點


  受處分人無財產可供執行,經執行機關發給債權憑證時,由移送單位保管,並應定期清查受處分人財產,如發現受處分人有可供執行之財產,即查明是否已繳清罰鍰,如尚未繳納,即檢送財產目錄移請執行機關強制執行。

第43點


  執行程序未終結前,發現受處分人有毀損、隱匿財產、虛造債務或其他不法情事,意圖使罰鍰無法受償或減低罰鍰受償之金額時,配合執行單位,應依法訴追。

第44點


  稽徵機關收到受處分人繳納之罰鍰後,應依第四點第七款規定分別劃解,並登記於違章漏稅案件處理登記簿內或登錄電腦。同時填入違章漏稅案件罰鍰處理分配表,按期彙報,並將提成獎金通知檢舉人限期領款及分別劃解有關機關。
  依法提起行政救濟之違章漏稅案件所繳納罰鍰,應保留至處分確定後,再依前項規定辦理。
  第一項檢舉獎金經稽徵機關書面通知限期領取,逾期未領取者,依行政程序法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辦理。

第45點(刪除)



回索引〉〉

柒、附則

第46點


  違章漏稅案件審理、補稅、裁罰及執行等情形,審理單位應按規定,編造違章漏稅案件處理情形報表,以憑查核。

第47點


  本要點規定應行送達檢舉人或違章人之各項主要文書,均應取具送達證明書、回執聯或第八點第二項規定之無法送達遭退回函文、電子郵件附卷備查。


回頁首〉〉
【編註】本檔提供學習與參考為原則;如需正式引用請以官方公告版為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