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整站
搜尋本頁
【法規名稱】法律用語辭典 。♬簡讀版


非都市土地申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作業要點

【發布日期】110.02.08【發布機關】內政部

【法規沿革】
1‧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九月二十六日內政部(86)台內營字第8681740號函訂頒
2‧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七月八日內政部(88)台內營字第8873812號函修正發布第3、4點條文(名稱: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執行要點)
3‧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四月三十日內政部台內營字第0930083648號函修正發布名稱及全文7點;並自即日生效
4‧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內政部台內營字第1010804716號函修正全文8點【原條文
5‧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內政部台內營字第1020812399號函修正全文8點
6‧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七月十二日內政部台內營字第1070810212號函修正第3點附表一、二
7‧中華民國一百一十年二月八日內政部台內營字第1100802272號函修正第7點條文;並自即日生效

【法規內容】

第1點


  為落實區域計畫之都市發展政策,及有效規範非都市土地申請辦理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之作業程序及書圖文件,特訂定本要點。

第2點


  非都市土地申請辦理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應以配合區域或都市發展所必須或依都市計畫法第十條至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第3點


  非都市土地申請辦理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之地區,都市計畫擬定機關應就是否位於環境敏感地區(如附表一附表二)先行查詢,並將查詢結果併同申請書向內政部(以下簡稱本部)徵詢意見後,依都市計畫法定程序辦理。
  本部辦理前項作業時,得提本部區域計畫委員會(以下簡稱本部區委會)徵詢意見,如有補正事項者,應通知都市計畫擬定機關限期補正。
  都市計畫擬定機關為鄉(鎮、市)公所者,前二項之申請書及補正資料,應報請縣政府轉送本部。

第4點


  第三點所定申請書內容,應以書圖就下列事項表明之:
  (一)辦理理由、目的及法令依據。
  (二)擬定機關。
  (三)計畫年期、計畫人口、計畫範圍、計畫面積及行政區界。
  (四)上位計畫及相關上位部門計畫之指導。
  (五)區位分析。
  (六)規模分析。
  (七)機能分析。
  (八)開發方式。
  (九)民眾參與。
  (十)氣候變遷調適策略。
  非都市土地如以發展產業、保持優美風景、管制發展或其他特定目的,申請辦理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得視實際需要,簡化前項全部或一部之內容。

第5點


  非都市土地申請辦理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區位分析:
  1.都市發展趨勢之關聯影響:
  (1)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該申請範圍所在之鄉(鎮、市、區)既有都市計畫區都市發展用地或計畫人口應達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中都市發展用地部分,應檢附最新版(一年內)航空照片或衛星影像之分析結果。
  (2)為符合區域計畫所指定城鄉發展優先次序,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應先檢討利用鄰近或原有都市計畫整體發展地區、推動都市更新地區及都市計畫農業區。
  2.環境容受力:
  (1)土地使用應考量環境限制因素,以保育為原則,避免開發環境敏感地區第一級之土地。但計畫內容已研提改善計畫,並徵得該管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2)不得將區域計畫所劃設之環境敏感地區第一級納入計畫範圍;為整體規劃需要,對於不可避免夾雜之零星小面積土地之環境敏感地區第一級,如納入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應規劃為保護區或保育等相關分區為原則。
  3.申請範圍劃為都市發展用地者,應避免破壞農業生產環境之完整,並避免使用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曾經辦竣農地重劃及農業專業生產區之地區。但經徵得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4.以比例尺五千分之一像片基本圖或最新版(一年內)航空照片為底製作示意圖,表明計畫範圍通往該地區生活圈中心都市之高速公路、主要幹道(含道路編號)、軌道運輸系統、申請範圍所在之鄉(鎮、市、區)既有都市計畫、各類環境敏感地區及重大建設或計畫,並說明土地使用現況、土地使用分區及使用地編定等。
  (二)規模分析:
  1.全直轄市、縣(市)已發布實施或擬訂中之都市計畫(含本部區委會、各級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中或審議通過,但尚未發布實施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與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案件)其計畫人口、計畫年期、計畫範圍、計畫面積與區域計畫總量管制及成長管理之配合情形(附表三附表四)。
  2.應依據各該區域計畫對於目標年人口與用地需求總量管制及成長管理之指導,核實推估人口成長與分布,及實際用地需求。
  3.調查計畫範圍內之現況人口,並說明擬引進計畫人口(含居住人口或產業人口)之策略及優勢條件。各類型都市計畫之計畫人口規模推估方式如下:
  (1)住商為主型:應以全國區域計畫之人口分派量為基礎,按其分派模式,考量既有都市計畫實際居住人口數,核實推估各該都市計畫地區之人口數,並應具體說明人口移動情形。
  (2)產業為主型:依據產業發展需要,核實推算就業人口,並應經中央工業或產業主管機關核可。
  (3)管制為主型:核實推估計畫人口;倘無人口發展需要者,得免訂定計畫人口。
  4.各類型都市計畫之計畫面積規模推估方式如下:
  (1)住商為主型:應按計畫人口核實推算相關配套公共設施(備)用地後,合理劃設計畫範圍;為因應大眾運輸系統發展需要者,其計畫範圍應按其場站周邊五百公尺(步行約十至十二分鐘以內)為原則。
  (2)產業為主型:應依據產業發展需要,及水利主管機關審查同意之用水計畫,核實劃設計畫範圍。
  (3)管制為主型:依據管制需要,核實劃設計畫範圍。
  (三)機能分析:
  1.規劃原則、土地使用(如附表五)、產業活動、交通運輸及公共設施與公用設備等計畫發展構想。
  2.公共建設計畫時程:申請範圍內之相關重要公共建設計畫,應取得興建時程證明文件,並與都市計畫建設時程相配合。
  3.公共管線系統之完備性:有關水資源、電力、電信、瓦斯及雨污水下水道等需求,應先徵得該管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構)之同意。
  (四)開發方式:採區段徵收為原則,並應經地政、財政等單位評估可行性;不採區段徵收者,除符合行政院所核定之特殊情形者外,應於依都市計畫法辦理公開展覽前,專案報請徵得行政院同意。
  (五)民眾參與:應邀集學者、專家、民間團體等舉辦座談會、民意調查、公告徵詢意見或其他適當方法廣詢意見,並作成紀錄,作為擬訂或審議之參考。
  (六)氣候變遷調適策略:依據行政院核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考量都市計畫類型因地制宜就災害、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使用、海岸、能源供給及產業、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及健康等調適領域,研擬調適策略。
  非都市土地以發展產業、保持優美風景、管制發展或其他特定目的,申請辦理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者,得不受前項第一款之限制。

第6點


  申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涉及將農業用地變更為非農業使用者,於提本部區委會專案小組徵詢意見前,應依農業發展條例第十條規定,檢附農業主管機關同意之證明文件。
  申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於提本部區委會徵詢意見前,應完成下列事項:
  (一)以徵收或區段徵收作為開發方式,應先就土地徵收的公益性及必要性,向本部土地徵收審議小組報告。
  (二)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三)用水計畫書核定。
  申請書內容對於前二項內容或與其他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權限相關之事項,未能明確說明者,得於提本部區委會徵詢意見前,先行召開行政程序審查會議釐清之。

第7點


  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逕依都市計畫法定程序辦理,免受本要點規定之限制:
  (一)因都市計畫通盤檢討、行政界線調整等需要辦理擴大都市計畫,且其面積在十公頃以下。
  (二)經本部區委會、國土計畫審議會審議通過之直轄市、縣(市)區域計畫、國土計畫載明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之區位、機能及規模等事項。
  (三)屬配合國家重大建設需要。

   --110年2月8日修正前條文--


  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逕依都市計畫法定程序辦理,免受本要點規定之限制:
  (一)因都市計畫通盤檢討、行政界線調整等需要辦理擴大都市計畫,且其面積在十公頃以下。
  (二)於直轄市、縣(市)區域計畫中已將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之區位、機能、規模等事項表明,並經本部區委會審查同意。
  (三)屬配合行政院核定國家重大建設需要。

第8點


  本要點九十三年四月三十日修正生效前,經行政院、本部或臺灣省政府同意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案,未能於一百零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依法辦理公開展覽者,或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四月三十日至一百零一年六月二十一日間,經本部同意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案,未能於本部同意後五年內依法辦理公開展覽者,原核可之案件廢止。
  本要點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十二月十二日修正生效後,未能於本部區域計畫主管機關提供意見後三年內依都市計畫法辦理公開展覽者,應重新辦理意見徵詢。
  都市計畫擬定機關得於本部區域計畫主管機關提供意見前申請撤回。


回頁首〉〉

:::民國一百零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發布條文:::

【法規內容】
第1點

  為落實區域計畫之都市發展政策,及有效規範非都市土地申請辦理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之作業程序及書圖文件,特訂定本要點。
第2點

  非都市土地申請辦理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應以配合區域或都市發展所必須或依都市計畫法第十條至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第3點

  非都市土地申請辦理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之地區,都市計畫擬定機關應就是否位於限制發展地區或條件發展地區(如附表一、附表二)先行審核,並將審核意見併同申請書向內政部(以下簡稱本部)申請,報請本部區域計畫委員會(以下簡稱本部區委會)審議通過後,依都市計畫法定程序辦理。
  本部辦理前項審議時,如有補正事項者,應通知申請人限期補正;屆期未補正者,應為駁回處分。
  都市計畫擬定機關為鄉(鎮、市)公所者,前二項之申請書及補正資料,應報請縣政府轉送本部審議。
第4點

  第三點所定申請書內容,應以書圖就下列事項表明之:
  (一)辦理理由、目的及法令依據。
  (二)擬定機關。
  (三)計畫年期、計畫人口、計畫範圍、計畫面積及行政區界。
  (四)上位計畫及相關上位部門計畫之指導。
  (五)區位分析。
  (六)規模分析。
  (七)機能分析。
  (八)財務分析。
  (九)民眾參與。
  (十)氣候變遷衝擊或脆弱度評估分析。
  非都市土地如以發展產業、保持優美風景、管制發展或其他特定目的,申請辦理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得視實際需要,簡化前項全部或一部之內容。
第5點

  非都市土地申請辦理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區位分析:
  1.都市發展趨勢之關聯影響:
  (1)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該申請範圍所在之鄉(鎮、市、區)既有都市計畫區都市發展用地或計畫人口應達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中都市發展用地部分,應檢附最新版(一年內)航空照片或衛星影像之分析結果。
  (2)為符合區域計畫所指定城鄉發展優先次序,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應先檢討利用鄰近或原有都市計畫整體發展地區、推動都市更新地區及都市計畫農業區。
  2.環境容受力:
  (1)土地使用應考量環境限制因素,以保育為原則,避免開發限制發展地區或條件發展地區之土地。但計畫內容已研提改善計畫,並徵得該管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2)不得將區域計畫所劃設之限制發展地區納入計畫範圍,但為整體規劃需要,對於不可避免夾雜之零星小面積土地之限制發展地區,如納入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應規劃為保護區或保育等相關分區為原則。
  3.土地使用相容性:
  (1)申請範圍劃為都市發展用地者,應避免破壞農業生產環境之完整,並避免使用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曾經辦竣農地重劃及農業專業生產區之地區。但經徵得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2)計畫範圍內各使用分區與周圍土地使用之相容性分析。
  4.以比例尺五千分之一像片基本圖或最新版(一年內)航空照片為底製作示意圖,表明計畫範圍通往該地區生活圈中心都市之高速公路、主要幹道(含道路編號)、軌道運輸系統、申請範圍所在之鄉(鎮、市、區)既有都市計畫、各類限制發展地區或條件發展地區及重大建設或計畫,並說明土地使用現況、土地權屬比例、土地使用分區及使用地編定等。
  (二)規模分析:
  1.全直轄市、縣(市)已發布實施或擬訂中之都市計畫(含本部區委會、各級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中或審議通過,但尚未發布實施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與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案件)其計畫人口、計畫年期、計畫範圍、計畫面積與區域計畫總量管制及成長管理之配合情形(附表三、附表四)。
  2.應依據各該區域計畫對於目標年人口與用地需求總量管制及成長管理之指導,核實推估人口成長與分布,及實際用地需求。
  3.調查計畫範圍內之現況人口,並說明擬引進計畫人口(含居住人口或產業人口)之策略及優勢條件。各類型都市計畫之計畫人口規模推估方式如下:
  (1)住商為主型:應以全國區域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之人口分派量為基礎,按其分派模式,考量既有都市計畫實際居住人口數,核實推估各該都市計畫地區之人口數,並應具體說明人口移動情形。
  (2)產業為主型:依據產業發展需要,核實推算就業人口,並應經中央工業或產業主管機關核可。
  (3)管制為主型:核實推估計畫人口;倘無人口發展需要者,得免訂定計畫人口。
  4.各類型都市計畫之計畫面積規模推估方式如下:
  (1)住商為主型:應按計畫人口核實推算相關配套公共設施(備)用地後,合理劃設計畫範圍;為因應大眾運輸系統發展需要者,其計畫範圍應按其場站周邊五百公尺(步行約十至十二分鐘以內)為原則。
  (2)產業為主型:應依據產業發展需要,及水利主管機關審查同意之用水計畫,核實劃設計畫範圍。
  (3)管制為主型:依據管制需要,核實劃設計畫範圍。
  (三)機能分析:
  1.包括規劃原則、土地使用(如附表五)、產業活動、交通運輸及公共設施與公用設備等計畫發展構想。
  2.公共建設計畫時程:申請範圍內之相關重要公共建設計畫,應取得興建時程證明文件,並與都市計畫建設時程相配合。
  3.公共管線系統之完備性:有關水資源、電力、電信、瓦斯及雨污水下水道等需求,應先徵得該管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構)之同意。
  (四)財務分析:
  1.整體計畫可行性及成本效益分析。
  2.開發方式採區段徵收為原則,並應依區段徵收實施辦法第五條規定填寫區段徵收評估報告書;採其他開發方式者,應敘明不採區段徵收之理由,並具體說明辦理範圍、土地開發計畫、分期分區發展計畫及財務計畫等。
  3.區段徵收評估報告書,應經地政、財政等單位評估開發為可行。
  4.開發方式採區段徵收者,申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之機關,應管制該區段徵收之財務狀況,不得逾公共債務法規定所能舉借之公共債務餘額上限。
  5.開發方式不採區段徵收者,除符合行政院所核定之特殊情形者外,應於依都市計畫法辦理公開展覽前,專案報請徵得行政院同意。
  6.檢討目前另案擬訂中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以評估辦理可行性。
  (五)民眾參與: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之擬訂,應邀集學者、專家、民間團體等舉辦座談會、民意調查、公告徵詢意見或其他適當方法廣詢意見,並作成紀錄,作為擬訂或審議之參考。
  (六)氣候變遷衝擊或脆弱度評估分析:包括整體與個別開發案之地表逕流總量管理機制、滯(排)洪設施規劃、溫室氣體排放與綠(藍)帶環境建構規劃、重要維生系統規劃與安全暢通確保機制、生態都市發展策略及規劃原則等。
  非都市土地以發展產業、保持優美風景、管制發展或其他特定目的,申請辦理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者,得不受第一項第一款之限制。
第6點

  申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涉及將農業用地變更為非農業使用者,於提報本部區委會專案小組審查會議前,應依農業發展條例第十條規定,檢附農業主管機關同意之證明文件。
  申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於提報本部區委會審議前,應完成下列事項:
  (一)以徵收或區段徵收作為開發方式,應先就土地徵收的公益性及必要性,向本部土地徵收審議委員會報告。
  (二)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三)用水計畫書核定。
  (四)水土保持規劃書(計畫範圍位於山坡地者)核定。
  申請書內容對於前二項內容或與其他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權限相關之事項,未能明確說明者,得於提送本部區委會審議前,先行召開行政程序審查會議釐清之。
第7點

  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逕依都市計畫法定程序辦理,免受本要點規定之限制:
  (一)因都市計畫通盤檢討、行政界線調整等需要辦理擴大都市計畫,且其面積在十公頃以下。
  (二)於直轄市、縣(市)區域計畫中已將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之區位、機能、規模等事項表明,並經本部區委會審查同意。
第8點

  本要點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四月三十日修正生效後申請審議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案,未能於本部同意後五年內依法辦理公開展覽者,或九十三年四月三十日修正生效前,經行政院、本部或臺灣省政府同意之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案,未能於一百零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依法辦理公開展覽者,經提本部區委會報告後,原核可之案件廢止;如有需要,應重新提出申請。



回頁首〉〉
【編註】本檔提供學習與參考為原則;如需正式引用請以官方公告版為準。
如有發現待更正部份及您所需本站未收編之法規,敬請告知,謝謝!